Note
申请季尘埃落定,在过去的一年中,或许每一个申请者都经历了大起大落。有强劲者横扫目标,也有心含不甘者折戟沉沙。
每一个心怀留学梦的学子都渴望有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,满腹哲思的白胡子教授那夸张的教学风格,以及自食其力却差点烧掉厨房的难忘经历…… ……
引用Warld一句话:回头看,满是荆棘,一路艰难,向前看,却尽是心寒。
人生道路很长,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选择,也都会有不一样的境遇,只希望每个人,都能得其所需。
自我审视角度下的申请总结
我的背景条件
学校:
北京师范大学(985/211, QS8th in China, US News 12th in China)
Major GPA 3.6(北大算法)
标化:
TOEFL 101(R 27, L 26, S 22, W 26) |
GRE 149(V) + 169(Q) + 3(AW)
科研:
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(UT Austin)暑期科研实习,静态分析(编译、安全) |
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半年实习,图数据库引擎(数据库、算法)
实习:
Red Hat(全球最大开源技术公司,Red Hat Enterprise Linux/OpenStack等开发商),做Linux虚拟化开发和测试(申请
季后才开始,只有少数学校用上了这段工业界实习)
推荐信:
北师大计算机系主任 + 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教授 + 美国UT Austin教授
申请结果
Ad:New York University(带奖)
WL: Cornell-Tech, USC, NWU
Rej:CMU-Software Engineering, CMU-INI,
UT Austin, UCSD, GaTech,
Cornell, Columbia, Duke,
UMich, U Wisconsin–Madison, UIUC
另外:
Ad: Red Hat - Full time Offer
评价
惨。
审视
回想申请过程,其实有很多误区是由于当时的局限性所无法避免的走入的,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成长,和对后人的提示。
1.不要过分看重暑研
暑研这件事情,可能是最近2年,或者说1年才火起来的。中国学生(或许还有大量印度学生)通过主动联系国外大学的教授,进行套磁等活动,以获取大三暑假到老师实验室进行暑期科研实习的机会。一般策略是通过爬取目标国外大学教授邮件列表,向对方老师发送“投怀送报”信,表明自己为人类智慧添砖加瓦的决心,如果有幸教授回复了邮件,那么争取拿到Skype面试机会,然后通过面试打动老师,拿到访问机会。
放在前些年,每年的申请季中手里有暑研的人凤毛麟角,得之基本算是拿到了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但现在,暑研已经变成了国内Top15大学学生申请的标配了,那就是本科学校推荐信X1 + 清北教授推荐信X1 + 海外教授推荐信X1。但也正是这种标配,导致了学生对暑研的盲目追求,甚至迷失了方向。
在找暑研的过程中,最开始,我只投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方向(Big Data & Database System),但是随着音信的减少,和时间的推移,我开始盲申,几乎延伸到了计算机系的所有方向……其中就包括了我最后选择的UT Austin。
当时我拿到的面试有五个,包括哈佛,奥斯汀,约翰霍普金斯,OSU和俄勒冈。最后一个毫不犹豫的排除掉了,把OSU refer给了别人,顺利拿到了奥斯汀的暑研之后,没有好好准备的我意料之中的挂掉了约翰霍普金斯,而收到的哈佛又要求保证至少去9个月。综合考虑,我选择了奥斯汀。
静态分析处于纯计算机理论,内容boring and tough,我整个暑假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每天两点睡觉,每个周末都会是两点睡,四点起。但是尽管如此,我私以为最终拿到的推荐信也一定不是一个强强强推,不然我的申请结果也不会是这个样子。
我想说的是,不要过于看重暑研,因为重要的不是你在哪里做科研,重要的是,出成果。
如果你在国内可以做出顶会论文,那就绝不要为了暑研而在暑假出国。
如果你在国内有很感兴趣的方向,那就绝不要为了暑研而在暑假出国
如果你在国内能找到企业研究院(Face++、MSRA等),那就真的不要出国做暑研了…………
如果你真的要去暑研的话,那除了兴趣一定要相投,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,学校要和自己的水平相符。
没错,不要看朋友圈有一个谁谁谁去了Stanford暑研就觉得好厉害,拿到了强推再说厉害。我自认为自己的水平是达不到奥斯汀这样的全美前7的计算机系PhD.水平的,所以我技术暑假很费劲,也并没有拿到老师强强强推(我觉得更大原因是我对这个方向真的不感冒……)。我的同学,Field,去了Yale做暑研,最后甚至拿到了黑推(?probably…………),所以, 擅长&喜欢的领域 + 适合自己的学校&老师,才是打开暑研的最好方式。
但是暑研也的确有它自己的好处,对我来说,这三个月的生活,完完全全就是顶级计算机系博士生的生活。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确定,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博士。所以,这是一个获取信息和检验自己的好机会,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。如何选择,全看个人。
2.尽量早的考完语言成绩
这方面我绝对是一个不好的例子。我的托福成绩常年徘徊在90多分得状态,怎么也无法破百。直到我都要弃疗,2018年1月6号裸考,却意外的拿到了101的分数,虽说赶上了末班车,但是这在整个申请季对自己身心的折磨是巨大的。你需要一边选学校,一边备考。同学有句话说得对,托福不过百,一切全白搭。虽然有些极端,不乏一些98 99的人,也成功申请到好的学校,但这也无限逼近100了,在其他各方面拼不过的时候,还要给招生官添一个拒绝你的理由吗?而且,正是因为我托福战线拖得太长,导致的的GRE没有时间关照。好在第一次GRE就考了一个能用的分数,也没有太拖后腿。
3.选校不要太naive
看到我的选校列表大家可能就想到了,没错,我把计算机系排名前20的学校,申了10个,然后补了两个前30的学校。可以说选校是相当的高了,这也是为啥我差点全聚德的原因。选校的时候,我和Field一起选校,他的选校跟我类似,有一半是和我重叠的,作为一个暑研去了Yale的人,申请生物类PhD.,他却连一个面试都没拿到,全聚德。没错,真 全聚德。最大的原因不外乎 选校太高 + 暑研黑推(?Probably)
关于我的选择
我接了纽约大学,但是defer了offer到2019年,决定先工作,到合适的时间再去上学,也可能再也不去上学,也可能明年心血来潮,重新申请?这样的选择是多因素考量的。有内因,有外因,我希望这接下来的一年是给自己缓冲,我想给自己一年的安静时间,充充电,提升核心竞争力。每个人选择不同,但愿每个人幸福快乐。
给北师计算机系未来学弟学妹的建议
不得不承认,我师在计算机系的申请上,比不得北师的综合排名。我们这一届的申请结果,总体来说也算是相当的惨淡。很多人最后拿到的都是一个不高不低的学校,在犹豫中选择了工作,或是其他。但是,如果你心怀硅谷梦,想去北美闯一闯,祝你得偿所愿。
感谢
在这里向在我申请过程中给予莫大支持和帮助的父母,导师,芳姐,杰哥,和过小姐,表示感谢。谢谢你们,由衷!
参考链接
- 申请时所用的个人简历,仅供参考(因隐私原因撤出,参考About界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