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《许三观卖血记》—— 那个卖了十一次血的男人

2019/01/10 Book Reading Novel

读《许三观卖血记》—— 那个卖了十一次血的男人

偶然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段作家余华在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中的片段,倍感折服。在豆瓣读书上找来小说,利用上下班地铁的时间通读了下来,感慨良多。

最初吸引我读这本书的片段,是关于自然灾害下,人们无粮可用,许三观用“嘴”,给自己的三个孩子,还有老婆“炒”了一桌大餐的细节描写。背景是自然灾害时期的中国,许三观的三个儿子,一乐,二乐,和三乐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除了玉米糊糊之外的东西。许三观从三乐开始,逐一用嘴,描述了每个人想吃的一道菜。从洗菜切肉,到翻炒出锅,到入口吮吸,通过幻想的模式满足了孩子们的“大脑味觉”。

开始读这本书后不久,便意识到作者,余华先生,大概上是想通过描写小人物,小视角,来展现人性本善的光辉。许三观卖血,每一次卖血,都是全书的一次又一次高潮。

第一次的卖血,并不是缺钱,而只是一种尝试。这次的卖血,让他娶了老婆,许玉兰。

第二次卖血,是为了这个不是自己亲生,却最为疼爱的大儿子一乐。一乐为了替三乐出头,打了方铁匠的儿子,许三观在这里说尽了毒话,但是仍会为这个孩子卖血还债。

第三次卖血,是为了报答旧友林芬芳,那个年轻时许三观曾经喜欢过的女子。

第四次卖血,是在自然灾害下,许三观为了家人能有上一口面条可吃,再次去卖血。

第五次卖血, 仍是为了一乐。孩子们下乡插队,一乐回家探望临走,许三观送一乐半道上卖血换钱让其拿着。

第六次卖血,是为了二乐,妄图通过讨好插队队长,使二乐能抽调回来。

许三观又卖了五次血。而且这五次血,是在一个月之内。许玉兰带着重病的一乐去往上海。许三观后来跟上,沿途,每经过一个卖血的医院,便要卖上一次。这里的每一次卖血,都近乎要了许三观的命。

许三观每次卖完血,都会去胜利饭店:

一盘炒猪肝,二两黄酒,黄酒温一温。

许三观老了以后,曾经尝试过第十二次卖血。这次,也是唯一的一次,他想要为自己卖血。但可悲的是,年老的他的血对于医院的收血的血头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。这次,他哭了。一个男人,饥荒,他没有哭;疾病,他没有哭;革命迫害,他没有哭。老来到头,为了能吃上一碗面条,他哭了。事实上,这时候的许三观家里,其实是足以付得起一碗面条钱的,但是,许三观真正在意的是,为自己,卖一次血。

那个精打细算又小气的许三观,也是一个为了不是自己亲生的一乐奋不顾身的许三观;那个一哭就要坐在门槛上喊闹得许玉兰,也是个会偷偷的攒下口粮在自然灾害时期给与家人温暖的许玉兰。

人,性本善。

Search

    Table of Contents